| 登录 | 订阅

搜索
搜索

会议系统行业新纪元—国家标准《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发布

  • 发布时间:2010-08-26

会议系统行业新纪元—国家标准《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发布

【概要描述】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0-08-26 00:00
  • 访问量:
详情
 
《电声技术》2010年第8期(总第308期)
 
[摘要]对GB 50524—2010的主要内容及编制过程进行了介绍,同时介绍了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阐述了BAND II频段的红外同传系统淘汰的原因,说明了BAND IV频段的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的重要性及对会议系统行业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会议系统;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调制方式
 
New Era for the Conference System Industry
-- The Public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 “Technical Code for Digital Infra-red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System”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ain content and the history of the GB 50524-2010 standard. It also introduces infra-red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system, sets forth the reason why IR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system in BAND II has fallen into disuse and illuminates the importance of IR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system in BAND IV. It finally explains its influence on the conference system industry.
[Keyword] Conference System; Infra-red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System; Modulation Mode
 
1 引言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主编,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奥特维科技开发总公司参编的国家标准《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4-2010已于2010年5月3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并将于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
  GB 50524-2010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广泛吸取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经过广泛意见征求,反复修改、测试和论证,最后经过审查定稿。
  GB 50524-2010的主要内容包括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是我国首部会议系统领域的工程建设标准,也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会议无线同传系统的建设标准,该标准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议系统行业将进入一个新纪元,同时相信它的发布将会对推动改善目前会议系统领域的国际标准相对落后的状况起到积极作用!
  下面介绍一下这个标准的重要思想并分析它将会给会议系统行业带来的影响。

2 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简介
  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声音信号传输,把发言者的原声和翻译员的译音传送给代表的接收单元的声音传输系统。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可分为模拟红外同声传译系统和数字红外同声传译系统。
  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有很多优点。首先,红外传输具有超强的保密性(红外光具有可见光同样的传播特性,不可穿透墙壁和天花板,信息不会泄漏或扩散)。其次,它不会受到空间电磁波频率和工业设备的干扰,从而杜绝了外来恶意干扰及窃听;在相邻会议室使用红外无线同传系统也不会相互干扰,而使用射频传输方式的系统则会产生干扰问题。此外,红外传输可携带传播的信息带宽很宽,可把许多路音频信号同时传播到相当远的地方。
  因此,红外线是多路音频无线传送的理想载体,是会议系统市场上无线语言分配系统中最常用的传输方式。目前会议系统行业中,使用红外线传输的系统的比例占了90%以上。

3 淘汰了BAND II频段的红外同传系统
  GB 50524-2010中使用的数字红外同声传译系统和模拟红外同声传译系统均要求系统使用的调制载波频率(中心频率)范围在2MHz~6MHz之间,即工作在BAND IV频段,淘汰了原来国际标准IEC 61603-1(文献1)和国际标准IEC 60914(文献2)(等效国家标准GB/T 15381,文献3)中推荐使用的BAND II(45kHz~1MHz)频段的红外同传系统。
  国际标准IEC 61603-1推荐了可用于音频信号传输的红外辐射调制频段BAND II(45kHz~1MHz)和BAND IV(2MHz~6MHz)。其中,BAND II用于会议用音频传输系统及类似系统,BAND IV用于宽带音频及相关信号传输系统。
  早期的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厂商几乎全部采用的是BAND II 频段的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如SONY的SX-2130 (传输频率:55kHz~900kHz),DIS的IR15 (传输频率:55kHz~655kHz),贝拉的IRXM(传输频率:55kHz~975kHz),森海塞尔的HDI1029 (传输频率:55kHz~695kHz),飞利浦的LBB 3434 (传输频率:55kHz~855kHz),TAIDEN(台电)的HCS-834 (传输频率:55kHz~900kHz)(文献4)。
  BAND II 频段的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很容易受高频驱动光源(如节能灯)的干扰,因为高频驱动光源会产生被调制的红外信号,这些被调制的红外信号主要集中在1MHz范围以内,正好落在BAND II (45kHz~1MHz)调制载波的频段,影响到红外通讯系统的声音质量和通讯距离(参见文献1:国际标准IEC 61603-1,文献5:国际标准IEC 61603-7)。如图1:

图1 高频驱动光源对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的干扰

 
  为保证正常的使用效果,国际标准IEC 60914(等效国家标准GB/T 15381)中建议是:使用BAND II 频段的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的会议场所不要使用高频驱动光源(如节能灯)。
  2001年,深圳台电公司研制成世界上第一套遵循国际标准IEC 61603-2(文献6)的BAND IV (2MHz~6MHz)频段的模拟红外同声传译系统——台电(TAIDEN) HCS-826R(传输频率:2.05MHz~5.15MHz)。此后,PHILIPS(BOSCH)和台电公司相继开发出了遵循国际标准IEC 61603-7的BAND IV频段的数字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BOSCH LBB 4540和TAIDEN HCS-5100R。
  工作在BAND IV频段的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的传输频段在2MHz以上,可以很好地避开高频驱动光源产生的干扰。另外BAND IV频段的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也具有更高的音质保真效果。

4 顺应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方式的潮流
  节能照明是人类节省资源、保护环境的需要,电子节能灯的使用已经是大势所趋,很多高端会议场所都在改造其灯光系统,以达到更节能的目的。因此能够避开高频驱动光源(如节能灯)干扰的BAND IV频段的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而BAND II频段的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将被市场淘汰。因此GB 50524-2010不再推荐使用BAND II频段的红外同传系统,也是顺应低碳经济、绿色发展方式的潮流。
  国内某会议中心在多年前曾安装了德国贝拉的多套红外同传系统IRX,开始安装时还是可以使用,后来为了节约能源,提高效率,该会议中心对所有灯光系统进行改造,全部使用节能灯,结果改造后,所有的红外同传系统都受干扰,全都不能使用。连续几年,该中心遇到会议,都要向租赁公司租用BAND IV频段的红外同传系统来用。据悉,最近该中心已经重新采购了BAND IV频段的数字红外同传系统,换掉了原来的系统。
  事实上,像该会议中心这样的遭遇有很多!GB 50524-2010实施后,希望今后在已有或可能会有节能灯的场所,不应再使用BAND II频段的红外同传系统。避免以上同类问题的发生,使国家或建设方的利益蒙受损失。

5 数字化,对系统的声音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GB 50524-2010将国际上最先进的数字红外同传系统纳入进来,大大提升了同传系统的音质要求,使得GB 50524-2010成为全球最先进的会议无线同传系统建设标准。
  模拟红外同声传译系统的信噪比一般能做到40 dB(A)~50 dB(A),频率响应为250Hz-4.0kHz或略高;而数字红外同声传译系统信噪比可做到75 dB(A)以上,事实上,目前TAIDEN HCS-5100R和BOSCH LBB 4540等产品的信噪比都超过了80 dB(A),频率响应则可以做到标准品质125Hz-10kHz,高品质125Hz-20kHz。表1是摘自GB 50524-2010的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从红外发射主机到  红外接收单元输出端口的系统传输特性指标。

表1 系统传输特性指标
特性
模拟红外同声传译系统
数字红外同声传译系统
调制方式
FM
DQPSK
副载波频率范围(-3dB)
2MHz—6MHz
频率响应
250Hz—4.0kHz
标准品质:125Hz—10kHz
高品质:125Hz—20kHz
总谐波失真(正常工作状态下)
≤4% (250Hz—4.0kHz)
≤1% (200Hz—8kHz)
串音衰减
≥40dB (250Hz—4.0kHz)
≥75dB (200Hz—8kHz)
计权信号噪声比(红外辐射单元工作覆盖范围内)
≥40dB(A)
≥75dB(A)
 
  数字红外同声传译系统自2003年诞生至今,已经取得了会议无线同声传译系统的70%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大型的国际会议工程几乎都无例外地要求使用数字红外同传系统。
  当然,鉴于目前国内多家生产厂商产品技术水平高低不一的状况,如果一刀切全部采用数字红外同传方式,有些厂商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GB 50524-2010暂时保留了以模拟方式调制的同传系统,但规范了其使用的载波频率和调制方式等要求。

6 兼容性
  多年来,由于国家标准的滞后,会议系统行业中各厂家的红外同传系统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各厂家生产的同传系统的载波频率不同,调制方式也不同,这便造成了各家产品无法兼容,往往业主购买了某个厂家不兼容的系统后,如遇到大型会议的时候就束手无策,因为难以租赁到相同标准的产品,欲增加产品也只能去找原厂家。这样造成了业主花钱投资后无法开展大型业务,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此外系统的扩展性也受到限制。
  GB 50524-2010参照国际标准IEC 61603-2和IEC 61603-7,明确规定数字红外同声传译系统应采用DQPSK调制,使用的调制载波频率(中心频率)范围为2MHz~6MHz,并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副载波编号及副载波频率
副载波编号
CC1
CC2
CC3
CC4
CC5
CC6
...
频率/MHz
2.333333
3.000
3.666667
4.333333
5.000
5.666667
...
 
  模拟红外同声传译系统应采用FM调制,使用的调频副载波频率(中心频率)范围为2MHz~6MHz之间,并应符合表3的规定,相邻通道副载波中心频率的间隔应为200kHz,最大频率偏差应为±22.5kHz。

表3 通道编号及副载波频率
通道编号
CH0
CH1
CH2
CH3
CH4
CH5
CH6
CH7
CH8
CH9
CH10
频率/MHz
2.05
2.25
2.45
2.65
2.85
3.05
3.25
3.45
3.65
3.85
4.05
通道编号
CH11
CH12
CH13
CH14
CH15
CH16
CH17
CH18
CH19
...
 
频率/MHz
4.25
4.45
4.65
4.85
5.05
5.25
5.45
5.65
5.85
...
 
 
  GB 50524-2010将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的调制方式和调频副载波频率进行了规定,今后各厂家的红外同传产品就可以相互兼容、交叉使用了(模拟红外产品与数字红外产品不能兼容)。
  对于标准在兼容性方面的规定,会议系统厂商必须认真应对,对于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产品应进行改造升级,采用标准中规定的调制方式和载波频率等要求,确保其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中的两种系统的一种,而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必将被市场淘汰!
 
参考文献:
  1. IEC 61603-1: 1997,Transmission of audio and/or video and related signals using infra-red radiation – Part 1: General【S】.【S.1.】:IEC,1997.
  2. IEC 60914:1988,Electrical and audio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ference systems【S】.【S.1.】:IEC,1998.
  3. 国家技术监督局。GB/T 15381-1994,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4. 张飞碧. 红外线同声传译系统及其技术发展【J】. 电声技术,2005(12):77-78.
  5. IEC 61603-7: 2003, Transmission of audio and/or video and related signals using infra-red radiation – Part 7: Digital audio signals for conference and similar applications【S】.【S.1.】:IEC,2003.
  6. IEC 61603-2: 1997, Transmission of audio and/or video and related signals using infra-red radiation – Part 2: 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audio wide band and related signals【S】.【S.1.】:IEC,1997.
 
 
 

 

版权所有© 2023 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保留一切权利。 粤ICP备05044653号